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文明创建是关键。近年来,崇明区将文明镇、村创建作为推进辖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坚持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通过提升人居环境水平,营造文化生活氛围,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培育优良家风、朴实民风、醇美乡风,以高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绣花功夫”绘就超大城市乡村治理文明新风尚,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上海市文明镇崇明区新村乡在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产业的同时,聚焦文明乡风建设,结合清明等传统节日,以“五个一”工作法,遏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通过系统施策、标本兼治,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新动能。
制定一个行动指南 定任务明方向
结合移风易俗工作巩固提升专项行动,立足乡情实际制定《新村乡移风易俗工作巩固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转变群众文明观念,有效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巩固群众自我管理、自觉践行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的工作目标,分步骤推进五大重点工作任务,细化15项子工作内容,包括移风易俗大讨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广泛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线上点赞等工作类目,压实各村、各部门工作责任,以强有力的工作合力整体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用好一批宣传阵地 润人心营氛围
线下利用好精神文明宣传栏、户外电子屏,广泛宣传《崇明区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和传统节日移风易俗内容。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开展“稻和新风”大宣讲和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在全国文明村新中村设置文化长廊,展示村规民约和法治知识。线上利用“稻香新村”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文明婚俗、文明过年、文明祭扫等文明倡议和移风易俗转发点赞活动,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网络,不断引导群众向好向善。
编排一场文艺演出 接地气传新风
组织本乡文艺爱好者创作、排练《厚葬薄养》等原创剧目,将社会中的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现实问题搬上舞台,在全乡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巡演,同时设置“剧情互动”环节,邀请观众代表参与情景模拟,设计移风易俗问答小游戏,让群众自觉思考文明婚俗、厚养薄葬的益处。
开展一系列宣讲活动 强引领聚共识
结合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三进”活动。一是文明实践进农户,各村结合日常工作深入辖区农户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群众性文明实践行动,从自身做起,简办酒席、简化彩礼、厚养薄葬。二是文明过节宣讲进校园,通过讲解传统节日文化和新风理念,引导学生从小根植移风易俗观念,通过“小手牵大手”,推动全乡居民家庭共同提升文明素养。三是“稻和新风”示范进机关,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动全乡机关事业干部率先垂范,主动报备婚丧事宜,自觉践行移风易俗。
发起一项积分行动 树标杆促长效
新村乡突出群众自治的主体地位,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第二组长”和村干部入户发放调查问卷、公示栏公示乡村治理积分制方案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照移风易俗内容,集思广益一起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形成了涵盖人居环境、文明乡风、平安社区三大类别七大项目的积分体系,村民参与移风易俗活动可累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以“稻香人家”积分制工作进一步推动文明乡风建设,让文明新风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信息来源:稻香新村)
相关附件 |